close

認識關係



 


 


愛是動詞、愛是行動、愛是過程、愛是旅程、愛是一輩子的發展計畫、愛不是可以交換的商品。讓我們一同進入愛之旅了解愛的真諦。


 


人是群居的動物。人也有追求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求。只要不是受到重大創傷,或是迫不得已,多數人會選擇加入一些團體,與人建立關係,來滿足情感方面的渴望和需求。


關係的種類有許多種,若以自己為核心的話,這些關係和自己的遠近可以使用下列圖表來表示(9-1)


 


最核心的部份,是和自己的關係,也叫己際關係。第二圈是知心知己的關係,也叫做親密關係。知心知己,可能是同性,也可能是異性。第三圈,是親情、友情和愛情。再向外推,分別是泛泛之交和點頭之交。第三、四、五圈的關係,合稱人際關係。


 


各圈上的數字代表著在這層關係中所投注的心力與時間。所謂人際關係是己際關係的延伸。一個人和自己疏離的人,和別人的關係一定也不親密。因此,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,是先自我成長,撤去自我防衛、接納自己,讓樹在自己周圍的牆除去,才可能和別人靠近。



 


() 浪漫階段 (Romance stage)


 關係開始時,我們因為不了解對方,因此常存有幻想,認為他可以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求,讓生命變的有意義。這時,對方常被「物化」為角色,許多希望和期望因運而生,他的廬山真面目反而沒被看到。當事人往往會被神秘、興奮、憧憬、夢想、投射等現象沖昏了頭,因而失去理智。隨著認識逐漸加深後,神秘的面紗一層層地被揭開,這些幻想也會隨著慢慢消失。


 


() 權力鬥爭階段 (Power struggle stage)


權力鬥爭的目的在於爭取控制權。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是權力鬥爭的戰場。在這個階段如果對方無法滿足我們的期望,失望、怨恨便逐漸增加累積。大大小小的鬥爭之後會產生壓力、挫折、憤怒、受傷等等的感覺;另外忌妒也是常有的情緒。當事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而忌妒,有時也會用忌妒來控制對方的行為。


 


權力鬥爭中的衝突和差異,若未能得到適當的解決和接納,可能會產生以下三種結果:

1. 冷漠:雙方選擇繼續停留在關係中,但人卻變的冷淡、失望、消極反抗、放棄、絕望、理性、實際。生活一成不變、枯燥乏味。

2.超越:留在關係中,但認為自己比對方好,自己比對方氣度更大,「諒解」對方的不成熟,底層的優越感把彼此的距離越推越遠。對關係不承諾也不接觸。

3. 分離:關係破裂,可能會心懷怨恨或報復,並尋找新夥伴,開始另一段關係。但是,因為基本的行為模式並未改變,因此有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。


 


() 整合階段 (Integration stage)


當我們願意放棄用「二分法」看事情,分出誰對誰錯、誰好誰壞,並用「好奇心」去探究彼此的差異時,整合階段就開始了。換句話說:當對方不如我們的期望或意見不同時,懷著好奇的心理去了解他的想法,透過溝通、對話,從了解到真心地接納、尊重。


 


() 承諾階段 (Commitment stage)


承諾一起經營關係,並在信任感中,分享更深層、更困難的議題。同時,因為彼此的認識加深,期望也較實際。早期關係階段中的承諾,也可以加以修正了。


 


() 共同創造階段 (Co-Creativity stage)


從關係中發展出來的了解、愛、成長、創造力和知識,現在可以擴散到關係以外的人,創造新的關係。自己和對方,也可以在靈性上相結合,成為靈魂伴侶。夫妻在這個階段可以考慮創造「愛的結晶」,孩子才可能有較健全的人格。


 


總之,所有關係的發展(如親子、配偶、同事、戀人),都可能經歷以上五個階段。



增進情感的方法


所謂「話愈說愈明,情愈談愈濃」。人和人之間,由於成長背景、教育程度、人生經驗的不同,認知自然會有所不同,因此誤會便也在所難免。這些差異,都需藉著溝通,才能把人和人的頻率調的愈來愈接近。



(一)   情境(context)

當我們走入一個新的環境時,會不自覺地把過往的經驗帶入其中。



(二)
  
知覺(perception)


所謂「知覺」,是指透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這五官,所看到、聽到、聞到嚐到貨接觸到的訊息。


每一時、每一刻,都有無數的訊息,像走馬燈似的,流穿過我們。初時,這些資訊和我們毫無關係,除非我們張開了五官,把它們接收進來。這時,資訊會暫時儲存在感官記憶中。


(三)   解釋(interpretation)


當你看到一個人的髮型、顏色和臉部表情時,你會做出一些「解釋」。


  


() 感覺(feeling)


不同的解釋,會引起不同的感覺、情緒。基本上,感覺可分為兩類:


1.正向的感覺:


會讓身體血管擴張,伴隨著溫暖和舒服的感受。


2.負向的感覺:


會讓身體內血管收縮,伴隨著緊張、不舒服、冷漠、想要逃避的慾望。


 


() 意圖(intention)


人和一般動物,最大的不同,在於人雖然有情緒,但同時也是理性的動物。所以,看到一個有致命吸引力的人,經過思考後了解:衝動行事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,而決定不跟著感覺走。同樣地,我們雖然害怕一個人,卻決定要分享自己的感覺,而簿因害怕而退縮。


因此,在情感建立、沉澱的過程中,要勇敢的接受並分享自己的感受,告訴對方:「我說這些話的意圖是想....」同樣地,當別人告訴你一些心底話時,你也可以問:「你告訴我這些的意圖是.....」。藉著這樣的雙性對話,把層面的對話轉化成更深度的情感溝通。


 


() 行動(action)


人的感受會受到情境的影響。但是,人永遠可以從情境中學習,選擇不同於自己感覺的方向來行動。透過不斷的練習,可以增加自己情感表達的空間,變得更熟度。



知覺:五官

我看、聽、嗅、嘗、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情境(背景)

解釋:意義

我相信、認為、推測、解釋、


想像、幻想、判斷、假設

感覺:正負

正向:
喜歡、愛、舒服、溫暖、


吸引、敞開、親近


負向:不喜歡、恨、不舒服、


封閉、冷漠、排斥、退離、難過

意圖:我想做什麼


我感覺想怎麼做、打算怎麼做、


想做、會做

行動:做什麼


我的行為


資料來源:黃煥祥和麥基卓提出的溝通模式


 



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mjimjim9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