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理的父母與好父母的差異
明理的父母 |
||
父母的信念 |
父母的可能行為 |
孩子的可能行為 |
我相信孩子可以自主 |
允許孩子選擇 鼓勵孩子 |
有自信、敢嘗試 願意貢獻己力 合作 有能力解決問題 生活很豐富多姿 |
我與他平等 |
相信且尊重孩子、鼓勵獨立給予孩子選擇與負責的機會 期望孩子參與貢獻 |
發展出獨立判斷能力和責任感 學習自主、自我尊重、也尊重他人 相信平等 |
我相信人應該互相尊重 |
促進平等、鼓勵互相 尊重 避免讓孩子覺得愧疚 |
自重與尊重、信任他人 |
我是人,有勇氣接受缺點,並欣賞優點 |
設立合於實際的標準 重視孩子的優點、鼓勵不只關心自己的期望 有耐心 |
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工作,而非對自我的評價 是錯誤為挑戰或有再嘗試的勇氣 敢嘗試新事務、能寬容他人 |
我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唯一且有用的,包括我自己 |
鼓勵互相尊重與貢獻己力,拒絕成為「奴隸」知道何時說「不」 |
社會關係良好、尊重他人的權力 心胸寬廣、包容 |
好父母 | ||
父母的信念 | 父母的可能行為 | 孩子的可能行為 |
我必須控制孩子 | 要求孩子服從 處罰 凡事讓孩子堅持父母是對的,孩子錯了 | 反叛-必須贏或爭對錯 隱藏真實的感覺 感到焦慮 報復 覺得生命不公平 放棄、逃避、說謊、偷竊 |
我比孩子行 | 憐惜孩子 負起所有責任 過度保護 自己為公正的行動 寵孩子、羞辱孩子 | 自憐、責怪它人、批評他人 覺得不公平,不對勁 期望他人給予 |
我是給予者,你便 該聽我的 | 過於關心公平 問題 有條件的給予 | 不信任他人,覺得生活不公平 感覺被剝削 學會剝削他人 |
我必須是完美的 | 要求所有的事都要完美 挑毛病 過於關心他人的想法 促使孩子注意外在條件 | 相信自己總不夠好,成為一名苛求完美主義者 膽怯、焦慮於他人看法 |
我不算什麼,別人 比我更重要 自卑 | 放縱孩子 成為一個「奴隸」任孩子予取予求,對孩子說「不」有愧疚 | 期望獲得不良的社會關係 不懂得尊重他人 自私 |
摘自:鍾思嘉(2004)。親職教育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